共享信息经济时代的创新驱动发展

作者: admin 2016-04-15 10:31 来源:东莞经济 赵刚 科技创新 共享经济

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有三个重要支点: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全面提高;创新在政府工作中的排序全面提位;创新在全民生活中的意义全面提升。

    东莞经济网讯  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已经成 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 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把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 局的核心,有三个重要支点:创新 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全面提高;创 新在政府工作中的排序全面提位; 创新在全民生活中的意义全面提升。


    把科技创新列在国家发展全局 当中的核心位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内容:


    第一,应该突出创新的促进 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 经济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产业竞争力不强, 还没有涌现出像微软、英特尔、 Facebook 这类具有强势竞争力的 企业。这说明中国经济的量很大, 但质不高。所以,把创新驱动摆在 核心位置,就是改变过去仅依靠廉 价的土地、劳动力,以牺牲资源和 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局 面。这契合了中国正在强调的转型 升级的理念。 


    第二,要求各级政府、各级官 员要在工作当中把科技创新摆在特 别重要、特别突出的位置。我们制 定各项政策、各项法律,鼓励企业 发展、鼓励经济发展,都要把科技 创新摆在第一位。第三,鼓励“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以,我们 现在强调形成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 三点判断


    笔者对中国“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 形势有三点判断:地位基本 确立(政府共识,政策倾斜,市场 活跃);但失败多于成功;并亟待 推进全球互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点。 


    第一,我国现在处在转型发展 阶段,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各级政府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高度共 识,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比如说,提 供便利化的全方位的服务,低成本 的创业空间,各个地方在原有的孵 化器、科技园区基础上,把城市当 中很多闲置厂房、办公楼等,以很 便宜的价格,甚至免费租给年轻的创业者。 


    第二,我们有很多的支持政策, 特别是在创业的扶持资金、创新技 术的补贴等方面,也有一些资金的 支持。 


    第三,我们帮助创业者去寻找 市场,安排对接,让他们生产的产 品打开市场或者是创立的新企业能 够更快的发展,但我们的差距仍然 很大。 


    首先,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迅速 推动工业化,特别是重化工业,在 此过程中我们走的是一条资源型、 加工型、贸易型、粗放型的道路, 对技术的理解和重视,对创新创业 方面的一些精细化、专业化的支持 政策还不够;其次,我们全社会真 正鼓励创新、重视创新的氛围还 有待提高。比如我们现在看到了马 云、雷军这样创业成功的人,但是, 实际上还有无数失败的人,还有 千千万万仍在奋斗当中的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得到社会的帮助还是很 少,很少人关注他们;再次,我们 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现在全球创 新的时代来临了,不仅是欧美、日 韩这些发达国家重视创新。他们有 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制度环境, 我们在这方面要和他们接轨,向他 们学习,跟他们一起竞争。


    第四,公平的环境还不够完善。 在很多领域,存在垄断、进入门槛 高等一些制度和体制的障碍,也需 要克服。


    公平竞争环境的差距


    创新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在 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方面,中国的创新环境存在着四大差距:政策落地能力差距;行业市场垄断差距;知识产权保护差距;资源权力分配差距。 


    我们还有一些行业和领域,像 资源型的、能源型的一些基础设施 行业,现在一些民营企业或者一些 小企业、小微企业很难进入。像石 油、勘探、开采、铁路等,实际上 门槛都非常高,不利于创新者进入。 有时候生产的一种新产品、新技术, 它要求别人用过,要有业绩。但创 新的东西肯定没有人用过,就没有 人敢用它,不愿意给它提供第一次 的机会,这也是我们需要在公平方 面来改进的。

 

    知识产权差距。作为技术人员, 或者是科学家,发明一项技术成果 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终生的精力。但技术出来以后很容易被别人 抄袭模仿和剽窃,得不到有力的保 护,他们的贡献没有办法获得回报, 这也是不公平的一方面。 


    我们无数的科技人才非常聪明,应该说只要给他们机会和阳光, 他们就会灿烂。但在这方面因为我 们高度行政化的学术体制,对他们 带来了很大的压抑甚至伤害。比如 在大学里面,在科研机构中,我们 很多都按行政级别分配资源。大学 的校长、院长、系主任,他们掌握 了资源的分配权,能够获得充足的 资源,但实际上搞研究的可能是那 些普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科技人 员,但他们在名誉和地位、收入方 面与他们的贡献不成正比。所以, 应该要尊重科学家、尊重劳动者, 让他们站在第一线并得到最大的回 报。行政人员,校长也好,院长也好, 是为科学家、教授和劳动者服务的, 不应该得到最高的待遇,我们现在 恰恰是相反的。所以,我觉得在这 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来改变。


    科技成果转化的三大障碍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落地的一 个核心环节。目前,科技成果转换 有三大障碍:官产研学的价值链分 割;科研地位与科技奖励注重学术 论文;科研成果一旦转化就有利益 分配矛盾冲突。


    我国一直存在着成果转化难 的问题,现在转化的科技成果据统 计不到5%,转化率很低,很多的 成果都是论文、报告、样品、样机 就放在那里了,就完成了科研任务 了。但实际上,创新是整个产业链 和创新链,它是整个的想法和技术。 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样机样品,写出 论文报告,接着中试、应用、商业 化,到最终交到消费者手中,这个 完整的过程才能叫创新。我们现在 只是到了实验室阶段就认为完成任 务了,而我们现在的机制又没有充 分的激励和鼓励这些科研人员把自 己的成果转化为产品。障碍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制度上不允许。研 究人员的工作就到实验阶段就终止 了,如果他再去当企业家,就离开 原来的岗位,要下海。 


    第二,评院士、教授、博导等 职称,就是看发表的论文数或者完 成课题的数量、经费总额等指标, 而不是看到底为社会创造了多少价 值,带来了多少回报,或者是市场 占有率多高。所以,这也是积极性 不高的原因之一。 


    第三,技术成果即使转化和产 业化了,真正的发明人和成果所有 人,得到的收入也不高。过去我们 可能给百分之几到个人就不错了, 而且还是一个团队大家来分。现在 为了鼓励这一点,力度还是比较大 的,达到 50-70%,甚至 90% 或 者是99%都可以归成果所有人。 只有这样,成果所有人才更有积极 性地投入新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 推广和应用,形成一个良性的价值 创造链条,让相应的主体获得应有 的回报。


    培养人才的难题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人才,但目 前人才培养、使用和吸引存在四个 难题:环境和制度的缺陷;天才与 官员的错位;能力与关系的偏离; 出去与进来的障碍。 


    我觉得中国人是非常勤劳聪明 的,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给世界 做出很大的贡献,但近代以来我们 确实在科学技术方面落伍了,落伍 的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没 有发挥出来。主要体现在:第一, 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制度来让这 些科研人员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对 科学家和知识分子、科研人员重视 的程度不够。 


    第二,我们没有人尽其才。很 多人员没有把他们放到应有的位置 上。有些科学家和工程师做出优异 成绩了,让他去当官,把他放在行 政管理的岗位上。他可能不太擅长 搞行政管理,但他就擅长搞科研, 放错位置就会浪费人才。另一方面, 有些人可能擅长搞研发,你又不让 他过来搞,这是一种错位。 


    第三,我们吸引人才是海纳百 川,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但现在的创新环境还不够完善。比 如我们现在有千人计划,但我们怎 么能够让他们来到中国,让他们的 聪明才智更好的发挥,而不是让他 们先用一段时间来适应这里环境, 然后再去搞科研。原来他们应该把 90% 的精力用在科研上,但最后只 有10%的精力用在科研上,90% 的时间消耗在适应环境上。结果是 本来很优秀的人才到了中国以后却 很难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 


    第四,我们在优秀人才交流与合作上还要更加的开放。中国的优秀人才到国外去,国外的优秀人才 到中国来,应该不限肤色、不限国 籍、不限岗位、不限时间,不要那 么多的条条框框,而是要更加开放。 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 职位应该灵活一些。有的人可能到 中国来就一个月也能够进行很好交 流,把他的创新思想和火花留下来 很重要,而并不是需要多长时间, 关键在于有没有真正非常优秀的想 法,非常优秀的思想。所以,我觉 得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开国际 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金融创新的助力点 


    科技创新需要金融创新的推动,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有四大助 力:长线的战略投入靠国家;中线 的突破靠企业;短线的机会靠金融; 超短的项目靠众筹。 


    金融不仅是经济的血液,其实它也是我们在科技创新中的血 液,没有金融的支持,科技创新很难成功。从开始的研发阶段就需要资金的支持和投入,在实验室中试也需要资金,在创业的时候也需要资金,在生产扩大规模的时候也需要资金,市场销售的 时候也需要资金等等。每一个环 节都需要资金,所以,有中央的文件特别强调,我们要按照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按照创新链来部署资金链,我们的金融体系要设计成围绕着科技创新来运转, 我们前面提到的科技创新是我们 核心,金融工作的核心就是围绕 着科技创新,为它来服务。对那 些风险比较大,周期比较长的一 些项目,应该设计成比如有政府 的政策银行和一些保险公司来给它做一些金融支持,建立资金保障体系。对于一些风险大,但很 快见成效的创业项目,我们有天 使资金、风险投资。对于这些项 目政府可以出一些引导性的资金, 关键是要调动整合全社会的资源 或国内外的一些金融资源来为我 们的创业企业服务。 


    比如研发阶段的基础研究, 看不见、摸不着,很多年可能用不上,但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实 力。比如我们国家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还没有 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就是因为我们原创性不够。原创性不够的根 源就是基础研究做得不够,基础 研究不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一大批科学家坐冷板凳来搞研发。 这个原因是什么呢?缺乏足够的 经费支持。在欧美这些发达国家, 在它的整个科研经费当中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占15-25%,目前我国仅仅为5%左右,远低于这些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我觉得这应该由国家来投入的。当然我们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有社会的一些资金和企业资金来投入, 但是还是以国家为主。 


    如果我们发展到了一定的产业 化阶段,需要国家给予部分引导资 金的支持,但更多的要调动社会的 资源。现在民间蕴藏的资金量非常 大,也都在寻找投资的出路。过去 我们投资房地产和股票,现在我们 要以建立各种基金、投资公司等等 方式,吸纳社会资金,进入我们的 科技创新领域。 


    我觉得这里有很多文章可以 做,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如果金 融也离不开科技创新,我们的金融业也就活了,也就强了。所以金融 业对于科技创新来说有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 主体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政府在创新型社会中的四大功能 


    在创新驱动模式下,政府在创 新型社会中有四大功能:创造创新 环境;培养吸引人才;参与国际竞 争;进行成果奖励。 


    建设创新型国家,充分发挥科 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 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政府 需要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是需 要政府来做的。过去我们政府既当 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将来我们更多 的要当裁判员,要建立规则,监管 市场,设计好激励机制。比如知识 产权的保护应该是政府来做的,假 冒伪劣就要打击,同时要保护发明 人的权益。 


    第二,基础教育、培养人才。 创新离不开人才,教育需要政府来 投入,这个是免不了的。


    第三,国际竞争。国际规则也 是需要政府出面积极参与制定。现 在我们强调治理,包括国际治理, 经济、科技、贸易方面的规则和话 语权要由政府来提供的,这是公共 产品。 


    第四,政府的激励机制。谁创 新做得好,就激励谁,让他们更有 动力,形成一种真正的良性竞争环 境,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现在政 府的经费支持、科研项目或者其他 的税收等可以用的政策性工具和杠 杆要往创新型的企业、创新型的人 才、创新型的产业、创新型的地区 等倾斜,要引导全社会往这方面投 入,这是政府要做的。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五种作用


    企业是创新驱动的主体,在技 术创新中可以发挥五种作用:破旧 立新者;成果转化者;资源整合者; 制度创新者;利益分配者。 


    我们的科技创新有一个最关键 的因素就是企业家,企业家在这里 整合各种创新的资源。无论是人才 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市场 资源等等,都有一个组织者。这个 组织者是谁呢?就是企业家。过去 创新理论的鼻祖,美籍奥地利经济 学家熊彼特最早提出创新的概念, 他认为创新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就 要破坏现有的,建立一个新的、创 造性的产品、理念或商业模式等。 破坏者是谁呢?就是企业家,只有 企业家才能来创新,这是他的一个 核心的理论。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 家在创新当中起到一个很核心的作 用,既然他们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 那我们又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 当中的核心位置,我们的企业和企 业家应该在这里面发挥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了。过去我们的科技发展、 项目立项、规划还有体制改革等一 系列的政策、制度设计,企业家基 本上是缺席的,没有话语权,即使 有话语权,也是部分国有企业。但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一大批的民营 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 企业都发展起来了,他们代表了真 正创新的方向,他们在创新的一线, 他们最了解市场,最了解用户,最 了解技术。所以,我们国家的一些 重大制度改革、重大政策制定一定 要听取这些企业家的意见,听取来 自企业的意见。 


    同时,在我们国家各种专家委 员会、各种论坛、各种政府的座谈会, 都会请一些创新型的企业家参加, 现在也已经开始做了很大的改善了。 像我们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之前征求意见,就会邀请一些企业 家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我觉得 我们下一步要制度化、专业化、系 统化地让企业来参与。 (本文整理 自“赵刚大国创新”公众号,整理: 黄华;责任编辑:孙顺栋)






0
1

条评论

0/300
发布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