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与隐患:东莞线上丝绸之路的喜和忧

作者: admin 2017-04-26 22:00 来源:东莞经济 东莞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受到关注始于2014年,东莞把握住了过去两三年的黄金发展时间,充分挖掘了地缘优势,制造业优势,以及传统外贸优势,成功跻身国内跨境电商第一阵营。


                               


东莞经济网讯  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邮政国际小包完成3441万票,日均接近10万票,同比增长181.6%。


此外,截至2015年,东莞已有跨境电商企业5000家,超过7000家工厂直接从事跨境电商交易,10000家制造企业以不同形式参与跨境电商。

 

另据某权威机构发布的《2015中国出口跨境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东莞跨境电商卖家数量排名全国第7,仅次于深圳、广州、杭州、上海、北京,以及浙江金华(义乌)。 


与排名其列的其余几个城市相比,东莞既非商业中心城市(如北上广深杭),亦非传统电商强市(如义乌),能取得如此成就,实属难能可贵。

 

跨境电商受到关注始于2014年,东莞把握住了过去两三年的黄金发展时间,充分挖掘了地缘优势,制造业优势,以及传统外贸优势,成功跻身国内跨境电商第一阵营。

 

但繁荣背后,随着国内其余城市的快速跟进,以及跨境电商政策的调整,东莞比以往更有必要在更激烈的竞争中扬长避短,巩固跨境电商桥头堡的地位。

 

东莞的天时、地利、人和 


         


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据官方数据,2015年广东进出口外贸总额占全国25.9%,其中出口占全国28.3%。

 

在跨境电商方面,广东省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余地区,有调查显示,广东跨境电商总交易额占全国近4成,与东莞相邻的深圳、广州,跨境电商卖家数量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两位,珠三角地区已经是国内跨境电商热点,并在无形中于莞穗深形成了一条跨境电商产业带。

 

东莞是传统制造和外贸出口大市,又得风气之先,在天时、地力、人和等优势推动下,跨境电商产业快速成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堪称跨境电商的“天时”。

 

东莞向来是外贸大市,进出口总额长期位列全国前十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东莞传统外贸企业纷纷搭上“互联网+”的翅膀,触水“跨境电商”,并成为东莞对外贸易的一个新亮点和增长点:数千家涉足跨境电商的制造企业,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东莞对外出口的坚挺。

 

2015年,东莞外贸首破1万亿元,增长4.2%,增速已连续两年在全国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国外贸持续低迷、同比下降7%的形势下,东莞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可谓一枝独秀。

 

东莞的地利,体现为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产业基础。

 

首先,以制造业著称的东莞,未能抓住电子商务的春风,在电商黄金十年中,仅仅扮演电商“货源地”角色。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东莞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产品门类齐全、产业集群程度高、订单反应速度快等优势凸显出来,制造业的优势奠定了东莞跨境电商“桥头堡”的基础。


                          

 

其次,东莞地处珠三角枢纽位置,不仅坐拥优良港口,而且积极利用铁路交通优势,在最近一年内先后开通“粤满俄”国际专列和中亚专列,完成了跨境电商在“陆路”上的布局,在剥除所有中间环节后,将东莞制造直接输往目的地,产品竞争力由此增强。

 

此外,针对国家布局“一带一路”,东莞发挥“地利”优势,瞄准东盟、西亚,乃至非洲等沿线地区,挖掘跨境电商的新市场,并通过相关政策降低了“走出去”的成本

 

“人和”是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2014年8月,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推出“电商40条”扶持政策——《东莞市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跨境电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拟通过“六个一百”全方位扶持跨境电商,如“百日培训”针对监管机构跨境电商专项业务培训,“百日聚才”拟实现该年度对接100所大学,引进2000名跨境电商人才。


 同步出台的《东莞市电子商务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东莞市政府将每年拨款1.5亿元以支持电子商务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2015年10月,以东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心园区为平台,东莞在全国率先实现由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外管等多部门联手合作、共同参与的跨境电商“三互”大通关模式。


                          


 借此,企业可通过“单一窗口”和“三互”管理系统实现一次申报、关检部门实行联合查验。而在通关后关节,国税、外管及园区运营系统互联互通,确保企业退税结汇的通常高效。

 

2016年7月11日,市商务局召开《东莞市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外经贸水平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媒体通气会,加码对跨境电商的支持:对自建“海外仓”、境外体验店、O2O境外展示厅和境外配送网点且运营时间满一年以上的,资助最高百万元;对开展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的监管场所经营企业,每年最高奖励可达100万元。

 

除了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简化企业通关流程外,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在东莞各个镇街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跨境电商的集聚化发展提供了载体。为抢夺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各镇街纷纷对跨境电商产业予以财政支持,如松山湖、东城等均设立了每年5000万的专项补助资金。

 

繁荣背后,隐患渐显 


东莞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人才和产业配套方面。

 

“东莞每家跨境电商企业都缺人。” 有业内人士指出,人才紧缺问题,制约着东莞跨境电商的持续繁荣。

 

过去多年,东莞并未在电子商务取得与自身制造业优势相匹配的成就,也因此未完成电商人才的积淀;与此同时,东莞高等院校的缺乏,致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较大缺口,不得不大量从外界“输血”。


                  

 

有调查称,仅阿里巴巴国际站的莞企人才缺口就在12000人以上,国际“淘小二”(客服)难招,技术人才就更稀缺了。有跨境电商企业如此形容:在深圳招人,是“一呼百应”;在东莞招人,则是“一将难求”。为此,很多企业不得不异地招聘,或自己培养,但效果并不佳。

 

人才缺口大,培训机构不足,很可能促使跨境电商企业外迁至深圳、广州等地,这无疑是东莞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的一大隐患。

 

配套产业的不足,阻滞了东莞制造通过线上平台流向海外市场的渠道。东莞有雄厚的制造力,海外有着广阔的跨境电商市场,而链接两者的跨国支付、法律服务、流程标准、转运物流、商户培训等环节却有待完善。 当前,跨境电商犹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正逐步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就东莞而言,除了平台企业之外,跨境电商上下游配套企业数量不足,总体规模偏小,掣肘着跨境电商产业在东莞的集聚化发展。


结语:货源地、地缘条件、政策支持等形成的合力,为东莞赢得了跨境电商产业的先发优势。

 

然而,东莞的人才、配套服务产业等软肋同样明显,当跨境电商产业进入拼服务、拼体验、拼质量的阶段,这些软肋将形成越来越明显的阻力。

 

对此,东莞迫切需要引入更多大型跨境电商企业、引进人才,以及包括培训机构、法律服务、转运物流等在内的配套产业,尽早形成跨境电商全产业链优势。


              



0
1

条评论

0/300
发布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