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要注重协同营销
作者: admin 2016-09-20 09:03 来源:东莞经济 东莞 冯兴元 区域营销
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走出去把外部优势进来,还是“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相互间协同合作、形成集群效应是必然选择。
东莞经济网讯 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难折,越是寒冬季节,越需要抱团取暖。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走出去把外部优势进来,还是“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相互间协同合作、形成集群效应是必然选择。
这不仅停留在某个单一层面,要形成多层次、关联度高、生态型的集群生态,既要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还需要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才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发展模式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冯兴元认为,不同于国内部分经济圈各城市间相互争夺资源的关系,珠三角各城市间分工明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程度高,东莞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区域营销。
不能站在东莞看东莞,要有协同发展的思维。尊重市场规则,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把城市群作为一个产品进行营销推广,并结合运用产业链延伸、集成创新和集群化发展等战术方法,东莞经济的纵深发展空间较大。
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加
《东莞经济》:目前,企业主要面临着哪些转型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而竞争环境,东莞的传统产业如何转型?
冯兴元:目前,企业主要面临的是人工成本上升的问题,正规的企业在订单不稳定的情况下,难以继续保留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但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保留一定数量的产业工人,企业的用工成本将不断上升。
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企业可以实施机器换人战略,以机器生产代替人工生产;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改变发展模式,收缩战线,与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联合发展,采取代工生产的模式,把生产环节外包出去,把重心放在产业链两端的研发和营销方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此外,科斯曾提出,企业要转型,除了产品创新,还要拉长自己的而产业链。我调研过一家山东的企业,他们能源消耗量非常大,用电量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他们通过引进相关的技术、设备和人才,自己发电,进而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用电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该企业的用电成本是竞争对手的三分之一,具有明显的比较成本优势。
建立创新生态集群
《东莞经济》: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东莞的突破口在哪里?
冯兴元:创新是一种随机事件,在市场条件下,大量创新型的企业和人才自发地集聚,并带动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加入进来,创新的成功率就会不断提高。
东莞除了拥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之外,新兴战略性产业也正在加速集聚。这是东莞的另一个优势。创新人才涌现和创新要素集聚,就会形成以创新为主导的创新集群或产业集群。
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不是靠政府引入几个顶级的创新人才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大量的创新的企业和人才在市场机制的推动和引导下集聚起来,形成创新集群,才能推动整个产业、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当一部分创新创业的企业和创业者行动起来之后,能够带动其他有创新创业意向的人投入进来,形成一个创新集群,才能为一个城市建立一个创新驱动的有力支撑点。
注重区域营销
《东莞经济》: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东莞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引导企业有序走出去,把外部优势嫁接进来,进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总体发展水平?
冯兴元:现在深圳就像一个小硅谷,东莞和深圳是邻居,虽然东莞和深圳在行政规划上是分开的,实际上一定要从同一经济区的角度上想事情和考虑问题,而不能仅仅从行政的角度看经济发展的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行政管辖的狭隘区域内制定政策。
东莞要把深圳、广州及其他周边城市考虑在内,站在珠三角一体化的角度看问题,研究整个经济区如何发展,并与周边城市进行紧密的联动与合作,形成相互促进、合作共享的发展关系。
这就需要注重“区位营销”的概念,要站在整个区域的角度来看,注重区位形象、区位创新水平、区位发展动能的提升。珠三角完全可以按照超越中关村的创新集群的目标去努力和发展。
尤其是要关注深圳,创新带动能力特别强。深圳注重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创意开发的基础上,在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可以依托东莞实现。东莞和深圳之间具有明显的互补关系。这其中的机会是很多的。
在整个珠三角区域当中,东莞可以成为发展与改革的火车头。目前,北京、天津和河北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相互争夺资源的关系,三者之间还没有全面形成互促互补、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关系。珠三角各个城市之间不同,他们之间是真正的良性互动的关系。
现在华为已经搬到东莞了,但华为的战略制定、产品研发和技术研究部门还是会留在深圳。这样两者之间就能够形成强有力的合作互促的关系。
因此,政府方面要有共享共赢的理念,各个城市之间要打好相互合作的关系,相互之间促进各自的共同发展。
珠三角应该要引领全国发展,因为珠三角还有很多的优势,如制度开放、多元发展、文化包容、配套完善、基础条件好。所以,不要站在东莞看东莞,要结合周边的区域看东莞。在对外拓展与合作方面,香港也应该是整合的一个部分。
这是一个共享、共赢,互促发展的关系。从区位的角度来看,未来进行区位营销,还要把香港纳入进来。
如今,东莞要把传统产业转移出去,把外部优势嫁接进来,要提高谈判话语权和资源整合的空间,要和周边的城市联合起来,从一个经济区的角度出发,带动整个珠三角城市群的对外合作。
同时,引导一些研发、设计、科研机构进来,增强珠三角区域的分工合作的关系,提升区域的联合发展水平,东莞可以从中获取更大的战略发展空间。
怎么学习淡马锡的模式?
《东莞经济》:东莞在引导企业走出去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其中,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
冯兴元:淡马锡模式是在强力的法治条件下实施的,很明显的特征是政经分离、政企分离,基金拥有独立的决策权,是在市场化条件下运作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
国内如果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发展基金,控制权和话语权由政府控制,这样基金的投资和运作就会受到比较大的限制。
因此,如果以建立基金中的基金(FOF)的模式,组建一个基金委员会,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按出资比例派驻出资代表并获得额相应份额的话语权,以市场化运作模式运营,可以有效提升基金的运作水平。
这类基金和一些创投基金不一样,创投基金往往是看到这个项目非常好,然后就投资。一般的创投的投资,预计能够获得十倍的回报才会投资。而私募资金是商业利益为上的。
政府参与建立的基金,虽然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但基本的利息收入和必要的投资收益还是要有保障的。否则,就违反了市场的规律。
建立基金中的基金,政府要出资成立种子基金,让社会资本参与和主导,成立社会化的投资基金。淡马锡模式很好,但核心是要盈利。按照出资的比例计算投票权,不能由政府控股,那样真正发挥作用就不是市场。
因此,由专业的人才组建专业的机构进行运作和管理,形成规范化的运作模式,才能顺利带动分批、有序地走出去。
微信公众号:“东莞经济”dg136688



有条评论
最新评论